人們對一位詩人進行地位認同,多半會給這位詩人貼上標簽,諸如邊塞詩人、田園詩人、山水詩人、抒情詩人等等。如按這樣的範例對柳亞子作地位認同,最恰當的或許莫過于愛國詩人這一桂冠。當然,假如換一種說法,說柳亞子是一位以詩歌鼓吹革命的歌手,也庶幾近之。
上海給他的思想啟蒙
柳亞子,1887年出生于江蘇省吳江縣一鄉紳之家。他家后搬家至該縣黎里鎮。他原名慰高,亞子是號。后即以號行世。
柳亞子20歲前就與上海有了交集。先是1903年,年方17歲的柳亞子,來到坐落在上海泥城橋堍福源里的愛國學社,以中國教育會會員的資格,作為附課生唸書。
柳亞子的體會是,在上海愛國學社讀沒讀過書,確切不一樣。比如這一年,他為協助妹妹鬆開纏足,和母親斗智斗勇。他后來往憶道:這時候,我是十七歲,已經入過愛國學社,再由上海回到家里,民族思想是大大地發達了。我反對滿清,在上海時已不薙頭發,但由於家庭的關系,沒有把辮子剪去。由於母親說過,倘然我把辮子剪掉,她一定會懸梁自盡的。這樣,我也有些見她怕,不敢硬來,但四周的短發,卻早已留了起來。由於蓬蓬地很不好看,便利用那時流行的流海(即劉海。編者注)來做包庇,于是前發齊眉,后發披肩,遠看時頗有些大女士的姿態了。母親為了我不肯薙頭,她終是看不順眼,但也沒奈我何。目前,她見我拼命的要求她替平權(即柳亞子次妹引者)放腳,她的時機來了。她提出前提,要替平權放腳,一定要我薙頭,而且兩件事非在同日同時舉行不可。我想了一想,苦笑道:男子薙頭,女子放腳,莫非真的非把南明亡國時代的痛史再重復演一下不興嗎?那時很想謝絕這個前提,但又翻轉來一想,腳一放不易再纏,由於年歲已大,要再纏也纏不小,我母親是決不能夠再反悔的了,況且,我第二步還想要求送她(平權)進學校呢?至于頭發,生在我的頭上,今日薙了,明天就可以不薙的。就這樣,由于柳亞子的機智干預,他妹妹差點被戕害的雙腳,終于脫離野蠻的纏縛,得以放足。柳亞子將自己有此意識歸功于頭腦中民族思想的大大發達。此中即包含有他到上海唸書后,打開視野,有了格局。
也是在這一年,當他自己也逃不出那個年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舊式婚姻的窠臼時,他提出女方必要放足、還須到上海唸書這樣的前提方才許諾。當時他都已經了解到,上海除了教會學校,還有兩所女學校,一所是務本女學,另一所是愛國女學。他甚至更但願自己能在這樣的學校,找到自己夢想的愛人。
據柳亞子自述,那時給予他思想陰礙最大的兩個人,一個是梁啟超,一個是清代的龔自珍。柳亞子稱他倆可說是我文字上的導師,思想上的私淑者了。柳亞子訂閱梁啟超編的《新民叢報》,是它的熱心讀者。那時愛國學社也是中國第一個鼓吹革命的學校,吳稚暉、章太炎都在這里擔任老師。由此柳亞子在這里直接納教于中國近代知名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并對章太炎恭敬有加。此際他還熟悉了另一位從日本歸國、那時寄寓在愛國學社的革命志士鄒容。柳亞子后來往憶道,他和太炎先生和鄒蔚丹(鄒容字引者)烈士最攪得來。他還記述道,有一次曾和章、鄒及另有幾位朋友一起,在上海一家叫長甘心的館子吃飯,大家相談甚歡。
據柳亞子自述,那時上海有三處革命的大本營:其一是中國教育會,其二即是愛國學社,其三則是作為輿論陣地的《蘇報》。尤其是《蘇報》發布的社論,可謂指陳歡樂,批判淋漓。當年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建議后,《蘇報》馬上響應,并主張要實行拒俄,非先打倒清政府不行。尤其是章太炎著《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和鄒容著《革命軍》兩本書,甫一出版,《蘇報》即傾力介紹,導致氣急糜爛的清政府派人到上海租界,試圖說動各國領事,關閉蘇報館,捉拿章、鄒二人。
與章太炎、鄒容的交誼
此后不久,中國教育會和愛國學社起了內訌。柳亞子本是以中國教育會會員資格進的愛國學社,目前二者既然脫離了關系,柳亞子自覺已不便繼續待著,便回了黎里老家。不料僅過幾天,上海蘇報案發,章、鄒在租界入獄。這時期柳亞子因一時沒法脫身前去上海,曾托友人捎信問候章、鄒二人。而他也很快接收了章、鄒二人從獄中給他的覆書。
第二年,柳亞子終于來到上海,得以隨同蔡元培前去上海虹口提籃橋牢獄,看望章太炎和鄒容。那時章太炎已被判禁錮三年,鄒容被判禁錮兩年。關于此次探監途經和細節,柳亞子后來曾這樣記述道,那時蔡元培先生有一張探監證,一個月可到提籃橋牢獄探監一次。但每次只能進去一個人,也只能拜望一個人。這便是說,柳亞子好不容易到上海,但願去拜望章太炎和鄒容,但他只能先拜望他倆中的一位。柳亞子說:這一個限制,使我極度感覺苦惱,究竟去看哪一位好呢?記得我訪問蔡先生,是在愛國女學里面吧。我沒有設法,只好請蔡先生替我作主決意。蔡先生說:從刑期講,太炎先生判三年,蔚丹判兩年,到來歲此日,蔚丹早就獲得解放了;從年齡講,太炎先生半老了,蔚丹本年只有廿歲,見面之日正長呢。那末,你這一次,還是先去看太炎先生吧!這一番原因很充足,我當然聽從了他。于是,蔡元培便為柳亞子預備好了一切,到了去探監那天,不僅提前雇好了兩輛人力車,還親身陪同柳亞子前去提籃橋牢獄。到了目的地后,由於只能進去一個人,蔡元培就在門外等著。那天恰是上海大熱天,牢獄門外驕陽似火,柳亞子因此對蔡先生無比感謝。
見過章太炎后,柳亞子本想下次一定有時機見到鄒容。孰料,還沒等到柳亞子再來拜望鄒容,后者卻非命已于1905年4月3日病死獄中,年僅20歲。
暑假時期,柳亞子從故鄉再次來到上海。這次卻只能i88娛樂城優惠前去華涇,謁鄒容墓。那天柳亞子內心無比傷感,他說:到了那兒,憑吊一番,夕陽荒草,一代人豪,不禁悽然欲絕起來。
痛悼死者的悲憤之情,更激化出了柳亞子內心強烈的反清情緒。且說還在1904年,慈禧太后做生日時,柳亞子就曾寫下《十月十日,虜后那拉萬壽節也,紀事得二首》詩,從中頗可見出柳亞子身上那股對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墮落的清政府的強烈反抗情緒:毳服氈冠拜冕旒,謂他人母無知羞。江東幾輩小兒女,卻解申申詈國仇。胡姬也學祝華封,歌舞升平處處同。第一悲傷民族恥,神州學界盡奴風。
創立革命文學集體南社
1906年,柳亞子又一次來到了上海。
此次來滬目的,用柳亞子自己的話說,即是為了唸書,為了革命。只是這一年,他進入的是上海理化速成科,吸取化學。但在這里,柳亞子重要還是吸取制造炸彈的專業,以實施行刺。用他自己的話說:我那時對于革命的夢想,第一是暴動,第二是行刺,學陸軍為的是暴動,學理化為的是行刺,那當然都是很幼稚的懂得,不過倒是很當真的情愿獻身于革命呢。只是,后來柳亞子由於受疾病困擾,終極沒能學成。
病愈后,柳亞子在上海通過原愛國學社同學何震生的關系,熟悉了同盟會江蘇分會會長高天梅,以及另一位上海人朱少屏。由他倆介紹,參加了同盟會。同時他又加入由蔡元培主盟的光復會。所以柳亞子說自己算是雙料的革命黨人。此后不久,他便在上海吳淞口外的一艘海輪上訪問了孫中山先生。從此,柳亞子更堅持了作為一名民主革命者的思想和態度,且一直追隨孫中山,致力于國民革命。
本文開篇時曾說過,柳亞子是位民主革命者,同時又是一位詩人或鼓吹革命的歌手。作為詩人,有一個話題肯定必要提及,那便是柳亞子和陳去病、高天梅一起,在中國近代史上創立了第一個革命文學集體南社。其宗旨是反抗滿清,便是反對北庭的旗幟了。(柳亞子語)
南社固然于19年11月13日成立于蘇州,但它卻是1907年冬,在上海一家酒樓討論而成。南社成立后,不僅翌年第三次雅集即設于上海味莼園,1911年第四次雅集和同年9月中旬的第五次雅集,也都在上海愚園,而且南社的通信處和聯系人,除了蘇州黎里鎮柳亞子外,另一處就設在上海法租界洋涇浜五十四號民立報館,聯系人是朱少屏。
第五次雅集時,陳英士、宋教仁、胡寄塵也都加入,來到了現場。那時,柳亞子就棲身于上海西門外安瀾路三十八號,并在這里欣聞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而后他偕朱少屏、胡寄塵創辦《警報》,鼓吹革命軍戰跡,以弘揚民氣,并迎來十一月四日上海光復。此后南社又曾多次在上海雅集。
柳亞子自南社成立后,繼續以充沛的懇切進行創作,其批判的鋒芒也越為凸顯。如《題洪北江更生齋詩集》,即凸顯了他對封建忠君觀念的強烈批判:
投荒萬里歸來日,猶自題詩頌圣仁。
臣罪當誅緣底事,昌黎誤盡唸書人。
洪北江即洪亮吉,因上書言事,被嘉慶皇帝遣戍伊犁。百日后賜還,洪作詩感念皇恩。詩中可見柳亞子對這樣的舊觀念很不認為然。昌黎系唐代文學家韓愈,柳亞子在這里順帶也批駁了一下充斥著說教味的韓文學說,從而表白出了自己的文學旨趣。
1912年元旦,南京暫時政府成立,有南社社員就任暫時大總統府秘書。此人激賞柳亞子的駢文天賦,力邀柳亞子赴寧擔任秘書。結局,美意難卻的柳亞子履新僅三天,就因不滿南北議和的氣氛而去職回到上海,為《天鐸報》撰寫社論,反對袁世凱,并批判南京政府里的主和派。顯然,他更愿意發揮自己手上那支筆的分量。
南社自成立以來,在歲月遞嬗中,一路途經了反清、反袁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進程。在此過程中,鑒于少數南社成員,在反袁斗爭中立場消極,乃至與民眾成員背向而行,尤其在五四運動時更顯掉隊,柳亞子覺得目前的南社已不再能負荷原本的使命,決意改組南社,并表明此后我便完全參加新文化運動了。
離開上海,遠赴香港
1923年5月,柳亞子邀葉楚傖、胡樸字、邵力子、陳望道、曹聚仁等為建議人,籌組新南社。那時他們都是新文化運動的擁護者,邵力子、陳望道還是共產黨員。新南社共舉行過三次會餐會,出版了一期《新南社社刊》。1923年10月新南社成立大會亦在上海福州路上花圃都益處菜館舉行。柳亞子被推舉為社長。
1924年1月,孫中山改組國民黨,柳亞子以同盟會會員資格參加國民黨。接著,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在上海成立,柳亞子當選為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宣傳干事,自此他連續不斷往來于上海和黎里,從事一系列革命活動。1927年5月,他一度為隱匿軍閥追捕先潛逃到上海,爾后赴日。后于1928年4月歸國。從此(在上海)一住五年,以后將成為上海的市民了。(柳亞子語)
1932年7月,上海通志館成立,柳亞子被聘為館長,繼而出版《上海通志館期刊》,及收有上海歷史珍貴資料的《上海市年鑒》等。后者不乏開創意義。此際他已著手南明史的研究。中國全面抗戰爆發后,日軍侵占上海。柳亞子因病留居上海租界,潛心南明史研究。他的此項研究,不僅補救了正史的不足,更寄寓著他一腔愛國之思和國家興亡之慨。由于在上海的地步日益危險,1940年12月12日,柳亞子懷揣革命高潮和對侵略者的滿腔怒火,離開上海,遠赴香港。
1945年8月,毛主席飛抵重慶和國民黨協商,柳亞子寫詩贈毛主席: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亂倘休。霖雨蒼生新開國,云雷青史舊同舟。中山卡爾雙源合,一笑昆侖頂上頭。10月,毛主席致信柳亞子,贊說先生詩慨當以慷,賤視陸游、陳亮,讀之令人感發興起,對他的詩給予很高的評價。
人們對一位詩人進行地位認同,多半會給這位詩人貼上標簽,諸如邊塞詩人、田園詩人、山水詩人、抒情詩人等等。如按這樣的範例對柳亞子作地位認同,最恰當的或許莫過于愛國詩人這一桂冠。當然,假如換一種說法,說柳亞子是一位以詩歌鼓吹革命的歌手,也庶幾近之。
上海給他的思想啟蒙
柳亞子,1887年出生于江蘇省吳江縣一鄉紳之家。他家后搬家至該縣黎里鎮。他原名慰高,亞子是號。后即以號行世。
柳亞子20歲前就與上海有了交集。先是1903年,年方17歲的柳亞子,來到坐落在上海泥城橋堍福源里的愛國學社,以中國教育會會員的資格,作為附課生唸書。
柳亞子的體會是,在上海愛國學社讀沒讀過書,確切不一樣。比如這一年,他為協助妹妹鬆開纏足,和母親斗智斗勇。他后來往憶道:這時候,我是十七歲,已經入過愛國學社,再由上海回到家里,民族思想是大大地發達了。我反對滿清,在上海時已不薙頭發,但由於家庭的關系,沒有把辮子剪去。由於母親說過,倘然我把辮子剪掉,她一定會懸梁自盡的。這樣,我也有些見她怕,不敢硬來,但四周的短發,卻早已留了起來。由於蓬蓬地很不好看,便利用那時流行的流海(即劉海。編者注)來做包庇,于是前發齊眉,后發披肩,遠看時頗有些大女士的姿態了。母親為了我不肯薙頭,她終是看不順眼,但也沒奈我何。目前,她見我拼命的要求她替平權(即柳亞子次妹引者)放腳,她的時機來了。她提出前提,要替平權放腳,一定要我薙頭,而且兩件事非在同日同時舉行不可。我想了一想,苦笑道:男子薙頭,女子放腳,莫非真的非把南明亡國時代的痛史再重復演一下不興嗎?那時很想謝絕這個前提,但又翻轉來一想,腳一放不易再纏,由於年歲已大,要再纏也纏不小,我母親是決不能夠再反悔的了,況且,我第二步還想要求送她(平權)進學校呢?至于頭發,生在我的頭上,今日薙了,明天就可以不薙的。就這樣,由于柳亞子的機智干預,他妹妹差點被戕害的雙腳,終于脫離野蠻的纏縛,得以放足。柳亞子將自己有此意識歸功于頭腦中民族思想的大大發達。此中即包含有他到上海唸書后,打開視野,有了格局。
也是在這一年,當他自己也逃不出那個年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舊式婚姻的窠臼時,他提出女方必要放足、還須到上海唸書這樣的前提方才許諾。當時他都已經了解到,上海除了教會學校,還有兩所女學校,一所是務本女學,另一所是愛國女學。他甚至更但願自己能在這樣的學校,找到自己夢想的愛人。
據柳亞子自述,那時給予他思想陰礙最大的兩個人,一個是梁啟超,一個是清代的龔自珍。柳亞子稱他倆可說是我文字上的導師,思想上的私淑者了。柳亞子訂閱梁啟超編的《新民叢報》,是它的熱心讀者。那時愛國學社也是中國第一個鼓吹革命的學校,吳稚暉、章太炎都在這里擔任老師。由此柳亞子在這里直接納教于中國近代知名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并對章太炎恭敬有加。此際他還熟悉了另一位從日本歸國、那時寄寓在愛國學社的革命志士鄒容。柳亞子后來往憶道,他和太炎先生和鄒蔚丹(鄒容字引者)烈士最攪得來。他還記述道,有一次曾和章、鄒及另有幾位朋友一起,在上海一家叫長甘心的館子吃飯,大家相談甚歡。
據柳亞子自述,那時上海有三處革命的大本營:其一是中國教育會,其二即是愛國學社,其三則是作為輿論陣地的《蘇報》。尤其是《蘇報》發布的社論,可謂指陳歡樂,批判淋漓。當年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建議后,《蘇報》馬上響應,并主張要實行拒俄,非先打倒清政府不行。尤其是章太炎著《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和鄒容著《革命軍》兩本書,甫一出版,《蘇報》即傾力介紹,導致氣急糜爛的清政府派人到上海租界,試圖說動各國領事,關閉蘇報館,捉拿章、鄒二人。
與章太炎、鄒容的交誼
此后不久,中國教育會和愛國學社起了內訌。柳亞子本是以中國教育會會員資格進的愛國學社,目前二者既然脫離了關系,柳亞線上娛樂城真實評價子自覺已不便繼續待著,便回了黎里老家。不料僅過幾天,上海蘇報案發,章、鄒在租界入獄。這時期柳亞子因一時沒法脫身前去上海,曾托友人捎信問候章、鄒二人。而他也很快接收了章、鄒二人從獄中給他的覆書。
第二年,柳亞子終于來到上海,得以隨同蔡元培前去上海虹口提籃橋牢獄,看望章太炎和鄒容。那時章太炎已被判禁錮三年,鄒容被判禁錮兩年。關于此次探監途經和細節,柳亞子后來曾這樣記述道,那時蔡元培先生有一張探監證,一個月可到提籃橋牢獄探監一次。但每次只能進去一個人,也只能拜望一個人。這便是說,柳亞子好不容易到上海,但願去拜望章太炎和鄒容,但他只能先拜望他倆中的一位。柳亞子說:這一個限制,使我極度感覺苦惱,究竟去看哪一位好呢?記得我訪問蔡先生,是在愛國女學里面吧。我沒有設法,只好請蔡先生替我作主決意。蔡先生說:從刑期講,太炎先生判三年,蔚丹判兩年,到來歲此日,蔚丹早就獲得解放了;從年齡講,太炎先生半老了,蔚丹本年只有廿歲,見面之日正長呢。那末,你這一次,還是先去看太炎先生吧!這一番原因很充足,我當然聽從了他。于是,蔡元培便為柳亞子預備好了一切,到了去探監那天,不僅提前雇好了兩輛人力車,還親身陪同柳亞子前去提籃橋牢獄。到了目的地后,由於只能進去一個人,蔡元培就在門外等著。那天恰是上海大熱天,牢獄門外驕陽似火,柳亞子因此對蔡先生無比感謝。
見過章太炎后,柳亞子本想下次一定有時機見到鄒容。孰料,還沒等到柳亞子再來拜望鄒容,后者卻非命已于1905年4月3日病死獄中,年僅20歲。
暑假時期,柳亞子從故鄉再次來到上海。這次卻只能前去華涇,謁鄒容墓。那天柳亞子內心無比傷感,他說:到了那兒,憑吊一番,夕陽荒草,一代人豪,不禁悽然欲絕起來。
痛悼死者的悲憤之情,更激化出了柳亞子內心強烈的反清情緒。且說還在1904年,慈禧太后做生日時,柳亞子就曾寫下《十月十日,虜后那拉萬壽節也,紀事得二首》詩,從中頗可見出柳亞子身上那股對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墮落的清政府的強烈反抗情緒:毳服氈冠拜冕旒,謂他人母無知羞。江東幾輩小兒女,卻解申申詈國仇。胡姬也學祝華封,歌舞升平處處同。第一悲傷民族恥,神州學界盡奴風。
創立革命文學集體南社
1906年,柳亞子又一次來到了上海。
此次來滬目的,用柳亞子自己的話說,即是為了唸書,為了革命。只是這一年,他進入的是上海理化速成科,吸取化學。但在這里,柳亞子重要還是吸取制造炸彈的專業,以實施行刺。用他自己的話說:我那時對于革命的夢想,第一是暴動,第二是行刺,學陸軍為的是暴動,學理化為的是行刺,那當然都是很幼稚的懂得,不過倒是很當真的情愿獻身于革命呢。只是,后來柳亞子由於受疾病困擾,終極沒能學成。
病愈后,柳亞子在上海通過原愛國學社同學何震生的關系,熟悉了同盟會江蘇分會會長高天梅,以及另一位上海人朱少屏。由他倆介紹,參加了同盟會。同時他又加入由蔡元培主盟的光復會。所以柳亞子說自己算是雙料的革命黨人。此后不久,他便在上海吳淞口外的一艘海輪上訪問了孫中山先生。從此,柳亞子更堅持了作為一名民主革命者的思想和態度,且一直追隨孫中山,致力于國民革命。
本文開篇時曾說過,柳亞子是位民主革命者,同時又是一位詩人或鼓吹革命的歌手。作為詩人,有一個話題肯定必要提及,那便是柳亞子和陳去病、高天梅一起,在中國近代史上創立了Q8娛樂城推廣優惠第一個革命文學集體南社。其宗旨是反抗滿清,便是反對北庭的旗幟了。(柳亞子語)
南社固然于19年11月13日成立于蘇州,但它卻是1907年冬,在上海一家酒樓討論而成。南社成立后,不僅翌年第三次雅集即設于上海味莼園,1911年第四次雅集和同年9月中旬的第五次雅集,也都在上海愚園,而且南社的通信處和聯系人,除了蘇州黎里鎮柳亞子外,另一處就設在上海法租界洋涇浜五十四號民立報館,聯系人是朱少屏。
第五次雅集時,陳英士、宋教仁、胡寄塵也都加入,來到了現場。那時,柳亞子就棲身于上海西門外安瀾路三十八號,并在這里欣聞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而后他偕朱少屏、胡寄塵創辦《警報》,鼓吹革命軍戰跡,以弘揚民氣,并迎來十一月四日上海光復。此后南社又曾多次在上海雅集。
柳亞子自南社成立后,繼續以充沛的懇切進行創作,其批判的鋒芒也越為凸顯。如《題洪北江更生齋詩集》,即凸顯了他對封建忠君觀念的強烈批判:
投荒萬里歸來日,猶自題詩頌圣仁。
臣罪當誅緣底事,昌黎誤盡唸書人。
洪北江即洪亮吉,因上書言事,被嘉慶皇帝遣戍伊犁。百日后賜還,洪作詩感念皇恩。詩中可見柳亞子對這樣的舊觀念很不認為然。昌黎系唐代文學家韓愈,柳亞子在這里順帶也批駁了一下充斥著說教味的韓文學說,從而表白出了自己的文學旨趣。
1912年元旦,南京暫時政府成立,有南社社員就任暫時大總統府秘書。此人激賞柳亞子的駢文天賦,力邀柳亞子赴寧擔任秘書。結局,美意難卻的柳亞子履新僅三天,就因不滿南北議和的氣氛而去職回到上海,為《天鐸報》撰寫社論,反對袁世凱,并批判南京政府里的主和派。顯然,他更愿意發揮自己手上那支筆的分量。
南社自成立以來,在歲月遞嬗中,一路途經了反清、反袁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進程。在此過程中,鑒于少數南社成員,在反袁斗爭中立場消極,乃至與民眾成員背向而行,尤其在五四運動時更顯掉隊,柳亞子覺得目前的南社已不再能負荷原本的使命,決意改組南社,并表明此后我便完全參加新文化運動了。
離開上海,遠赴香港
1923年5月,柳亞子邀葉楚傖、胡樸字、邵力子、陳望道、曹聚仁等為建議人,籌組新南社。那時他們都是新文化運動的擁護者,邵力子、陳望道還是共產黨員。新南社共舉行過三次會餐會,出版了一期《新南社社刊》。1923年10月新南社成立大會亦在上海福州路上花圃都益處菜館舉行。柳亞子被推舉為社長。
1924年1月,孫中山改組國民黨,柳亞子以同盟會會員資格參加國民黨。接著娛樂城百家,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在上海成立,柳亞子當選為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宣傳干事,自q8娛樂城體驗金活動此他連續不斷往來于上海和黎里,從事一系列革命活動。1927年5月,他一度為隱匿軍閥追捕先潛逃到上海,爾后赴日。后于1928年4月歸國。從此(在上海)一住五年,以后將成為上海的市民了。(柳亞子語)
1932年7月,上海通志館成立,柳亞子被聘為館長,繼而出版《上海通志館期刊》,及收有上海歷史珍貴資料的《上海市年鑒》等。后者不乏開創意義。此際他已著手南明史的研究。中國全面抗戰爆發后,日軍侵占上海。柳亞子因病留居上海租界,潛心南明史研究。他的此項研究,不僅補救了正史的不足,更寄寓著他一腔愛國之思和國家興亡之慨。由于在上海的地步日益危險,1940年12月12日,柳亞子懷揣革命高潮和對侵略者的滿腔怒火,離開上海,遠赴香港。
1945年8月,毛主席飛抵重慶和國民黨協商,柳亞子寫詩贈毛主席: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亂倘休。霖雨蒼生新開國,云雷青史舊同舟。中山卡爾雙源合,一笑昆侖頂上頭。10月,毛主席致信柳亞子,贊說先生詩慨當以慷,賤視陸游、陳亮,讀之令人感發興起,對他的詩給予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