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奇趣是圓明園內最早的仿西洋建筑。乾隆期間,目前的西洋樓景區就叫諧奇趣,乃長春園之一景。《日下舊聞考》也是把它歸入國朝苑囿長春園冊來紀錄,即海岳開襟東北為諧奇趣。《養吉齋叢錄》也有紀錄:有結構依西洋式并用西洋水法者,額曰諧奇趣。此外亭館之名甚多。嘉慶擴建綺春園后題寫《綺春園記》,圓明、長春二園之東南即綺春園,名雖三而實則一,中有門墻之隔耳。此后延續至今,圓明園為三園總稱。
每任你博娛樂城活動細則次走到西洋樓景區,看著諧奇趣遺址,總會想到諧奇趣的由來,以及曾經發作在這里的往事。
乾隆十二年(1747年)初,乾隆帝從一幅西洋畫中看到水法(噴泉)花樣,覺得很有意思娛樂城點數怎麼領,就派人把宮廷畫師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請來,查問這水法如何制成。郎世寧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便推薦法國傳教士蔣友仁前來給乾隆講解。乾隆欣喜之余,即命蔣友仁擔當設計、監造水法,地點選在長春園東北墻內,水法工程很快就在當年秋天啟動。
乾隆對諧奇趣建造頗為上心,不僅過問工程進度,甚至要審核建造圖樣,許多事項都傳旨督辦。據《清代三山五園史事紀年(順治-乾隆)》紀錄,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曾親身審核長春園水法房大殿、梢間、游廊、亭子、棚頂圖樣,命內廷出銀四萬兩抓住采辦所需材料,派人前去西洋制作西洋玻璃燈紙,前去蘇州制作水法房正殿花蓋靠背坐褥,還要求水池泊岸上安做銅怪獸等雷神娛樂城 註冊教學等。乾隆十六年(1751年),工程即將竣工前夜,乾隆將御筆宣紙諧奇趣匾文交給司庫白世秀,命制作水法殿匾額對聯,要求銅字木胎打石頭色,匾額包鑲銅邊。諧奇趣建成后,乾隆把自己珍藏的西洋物件,以及西方使臣送來的西洋玻璃燈、顯微鏡、掛鏡、天球儀以及幔子等西洋器物,都陳列在水法殿內。
諧奇趣根本按照乾隆愛好而建。諧奇趣正樓為廡殿式樓頂,高下兩層,上層三楹,基層七楹,建于黑色大理石高臺之上,建筑石柱皆為漢白玉雕刻而成,外墻壁鑲嵌五色琉璃花磚。樓前有月形臺,樓南為弧形石階,樓北為雙跑石階。諧奇趣南面左右兩側的玻璃長廊,連結著兩座八角形五彩亭樓,這是為乾隆吹奏西洋樂的地方,有時也吹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音樂。乾隆和嬪妃、重臣們來到這里,既可以觀賞這些表面絢爛的樓宇和大海棠水法(噴泉),又能觀賞音樂。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乾隆命內務府繪制西洋樓銅版畫,畫師畫圖、匠師制作。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最先制成兩幅諧奇趣銅版畫,南面、北面各一幅。乾隆為此題寫《觀諧奇趣水法》詩一首:連延樓閣仿西洋,信是熙朝聲教彰。激水引泉流蕩漾,范銅伏地制精良。驚潮翻石千夫御,白雨跳珠萬斛量。巧擅人工思遠服,版圖式廓鞏金湯。
有意思的是,在圓明園棲身的幾位清代皇帝中,好像只有乾隆尤為偏愛諧奇趣。查閱《清代三山五園史事紀年(嘉慶-宣統)》相關資料,鮮見有嘉慶、道光、咸豐與諧奇趣有關的紀錄。
咸豐十年(1860年)秋,一群法蘭西、英格蘭侵略者闖進圓明園大肆擄掠,此后還恬無知恥地對搶來的物品進行公然拍賣。此中一場拍賣會在英軍駐地德勝門進行,持續搞了好幾天。另一場在圓明園內進行的特別拍賣會,更像是戰利品買賣自由市場。拍賣地點就在諧奇趣北面的空曠上,現場拍賣、互換剛剛搶奪來的物品。法國人還特意繪制了銅版畫來呈現彼時拍賣場景,并取名《夏宮:搶占圓明園》。
再后來,諧奇趣連同圓明園一并被他們縱火燒毀。十長年之后,一位名叫奧爾默的德國人來到北京,進入圓明園,照相了一組諧奇趣的照片,照相時間為1873年,固然他只是一名業余攝影師,還是留下了尚存最好用的娛樂城app建筑的不凡氣勢。清朝滅亡后的十幾年間,諧奇趣漸至坍塌,成為一堆瓦礫。有圖為證。1929年《圖畫時報》上,一張名為諧奇趣主體建筑的老照片,圖像已相當含糊,只能依稀辨認出建筑輪廓。這些彌足珍貴的存世圖片,既顯現了版畫、照片的紀實魅力,也以留住剎那的方式,傳遞著歷史文化信息。
歷經一百六十長年歷史滄桑的諧奇趣遺址上,疊冠天下娛樂城返水堆著遺留的石墩、石柱等建筑殘跡,成為獨特的殘石建筑。盡管許多遺跡已難覓蹤影,但它們曾經就在那里。誠如茅盾先生所言:山形水系依稀是,館閣樓臺付劫灰。
諧奇趣遺址遺跡,既是建筑遺跡,亦為文化遺存,于歷史深處給今日的人們以啟示:吾輩當自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