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白塔遍歷興衰_淘金娛樂城 真人遊戲

梵宇宏開壯帝都,碧天突起玉浮圖。夜深石鼎香菸凈,萬里風清明月孤。

這首贊美白塔(即元代萬安寺白塔,該寺在明代稱妙應寺,俗稱白塔寺,今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171號)的詩,出自明人楊四知。后兩句寫夜宿妙應寺感受,前兩句寫白塔壯觀。

萬安寺白塔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8年后建成,距今近750年,塔高5米,占地810平方米,是北京現存唯一完整的元代文物遺存,也是我國現存年月最早、體量最大的覆缽式塔,與元大都并稱金城玉塔。

元世祖忽必烈獨尊藏傳佛教,他當藩王時,已拜八思巴為師,上位后,封八思巴為國師,統領天下釋教,定以儒治國,以佛治心為國策。

忽必烈親身選定塔址(原址是遼代永安寺遺址,建于壽昌二年,即1006年,后毀于戰火,明代有人誤認為白塔是遼代建筑),以恒慮新都既建,宜卜永年,以福為基,莫如起塔,冀神龍之扶護,資社稷之久長,特別強調非巨麗,無以顯尊嚴;非雄壯,無以威天下。

據《元史》,元世祖時,每年佛事僅百有二,到元英宗大德七年(1303年),達五百余次。據學者王啟龍鉤沉,已是凡大婚、出行,凡百興作,無不受戒,亦無不作好事(即法會)。凡祈雨、祈風、止雨、鎮雷、榮星、修疫、超度等,均須番僧佛事祈禱。凡帝后駕崩,佛事齋僧既竣,乃奉祀御容于喇嘛寺,塑影堂為祀,帶來繁重的經濟肩負。

白塔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一朝興亡、成由節省敗由奢的見證。

忽必烈頗信法術

元朝宗教政策開放,主張兼收并蓄,圣旨稱:和尚根底寺,也立喬(即也里可溫,基督教徒)巨匠根底胡木剌(修道院),先生(道士)根底觀院,達失蠻(伊斯蘭教徒)根底密昔吉(清真寺),那的每引頭兒拜天地人,不得俗人騷擾,不揀甚麼差發(賦稅徭役),休交出者我每(們)名字里,交祝壽誦經者。

天主教方濟各會士若望蒙高維諾于1293年到元大都,忽必烈允其在京建三座教堂,收信徒6000余人,他稱:第一教堂與第二教堂皆在城內,兩處相距有二邁耳半(邁耳或指英里,25邁耳約4公里),蓋汗八里城(即北京,源自突厥語)大,莫與相比也。

忽必烈為何后來獨尊藏傳佛教?

從信仰看,藏傳佛教重法術,與薩滿相通。元人信薩滿,憨厚真淳之氣,粹然古初,學者李文泰在《喇嘛斗法考》中稱:成吉思汗每有征伐大事,會親身登上不兒罕山(今肯特山)向永生天祈禱請求援助,如在出征花剌子模之前,他不吃不喝在山上進行了三天三夜的祈禱。

忽必烈頗信法術,馬可波羅記,元大都的基督徒曾勸忽必烈改信,忽必烈卻說:汝輩欲我為基督教徒,特未解我心。此國之基督教徒蠢無所知,庸碌無用。至若偶像教徒(指藏傳佛教的修煉者)則能為所欲為。我坐于席時,置于中庭之盞滿盛酒漿者,不經人手接觸,可以自來就我飲。天時不正之時,此輩可以使之正,所為靈異甚多,汝輩諒已知之我若鑄此大錯,此輩不難將我處死。

此外,從控制看,多教派并重曾造成慌亂。

八思巴三歲成名

談到曾經的慌亂,不能不提八思巴,他是對中國文化做出功勞的杰出人物。

據學者陳慶英的《帝師八思巴傳》,1235年,八思巴生于西藏,本名羅追堅參,屬薩迦款氏家屬,伯父薩迦班智達是知名學者,藏傳佛教薩迦派第四代首級。

據《薩迦世系史》:八思巴三歲時,能記誦蓮花修法等,世人驚異,說:他果真是一位圣者!由此名聲遠揚,故通稱其名為八思巴(藏語意為圣童)。八歲時能記誦佛本生經。九歲時,當薩迦班智達舉行準備法會時,八思巴說《喜金剛續第二品》,因其能在法會上說法,民眾驚異,眾學者也拋棄驕縱之心而聽受。

蒙古滅西夏后,窩闊臺將大部門地域賞給二兒子闊端,闊端手下進軍青藏,醒目教法的薩迦班智達作為典型,到涼州(今屬甘肅武威)與闊端會盟。1244年,發布《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致烏斯藏善知識大德及諸施主的信》,是捍衛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主要文獻。

10歲的八思巴和6歲的弟弟恰那多吉(1239年1267年)陪薩迦班智達北上,恰那多吉后娶闊端之女墨卡頓公主,受封白蘭王。

1251年,蒙哥登基,拖雷系主導政局,窩闊臺系被壓制。因闊端、薩迦班智達先后去世,本由闊端統領、薩迦班智達執行的體系一分為四,由拖雷系的四位王子統領,即學者董莉英在《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產生、發展與衰亡》中所說:由蒙哥汗控制止貢派;忽必烈控制蔡巴噶舉派;王子旭烈兀控制帕木竹巴派;王子阿里不哥控制達垅噶舉派。四位王子差別管轄各個萬戶。紛爭連續不斷。

與忽必烈結盟

17歲時,八思巴學完了法主(指薩迦班智達)所指導的一切教法于是將自己的法螺及化緣缽傳給他。1253年夏,忽必烈率軍至六盤山(今屬寧夏固原),預備轉道藏區攻云南,招八思巴問詢。

據學者魏曙光鉤沉,宋金對峙百年,界線地域已嚴重軍事化,漢人地主招集部曲,據險自守。據拉施特《史集》:忽必烈遂行,命探進兵南家思(即南宋)諸途徑。南家思諸國王知之,乃于諸途徑所經之處,絕除糧食。因蒙哥派牙老瓦赤等人管控財務,忽必烈難施展。

忽必烈想征云南,奪取糧草,讓八思巴沿途征糧,被拒:地狹民貧,請不要攤派兵差。忽必烈不快,八思巴請辭:實無必須來此住坐,請放我們回家吧。忽必烈負氣說:可以歸去。

忽必烈的王妃察必馬上出來說:這樣的僧人實為稀有請不要讓這些僧人回吐蕃。《元史》稱察必性明敏,達于事機,國家初政,左右匡正,那時興有力焉,是忽必烈奪權的主要幫手。據學者劉青松、劉瑾鉤沉,四怯薛官(元朝的禁衛軍)曾奏請忽必烈,毀京城周邊莊稼牧馬,忽必烈批准,察必馬上責問漢人謀士劉秉忠:汝漢人智慧者,言則帝聽,汝何為不諫?忽必烈無言,撤銷了決意。

在察必請求下,八思巴批准為二人施密法灌頂儀式,按制定,八思巴須在上座,忽必烈不愿意,又是察必提出折衷意見:聽法及人少時,上師坐上首,皇子、駙馬、官員、黎民集會時。恐不能震攝,由皇帝坐上首。

經察必斡旋,八思巴與忽必烈結盟。

斗法戰勝噶瑪拔希

很可能是在八思巴的指點下,忽必烈大軍順利奪取云南,卻未能得到糧草。據魏曙光鉤沉,此次出征還要靠賽典赤(拖雷家臣,對云南開闢做出巨大功勞)暗中資助,不久,蒙哥借口忽必烈抱病,解除了他的兵權。

忽必烈進軍云南半路,八思巴返回涼州,不久又入漢地,追隨忽必烈,介入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爭。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府(今屬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舉行的忽里勒臺大會(即諸王大會)上被推為大汗,回京后即任命八思巴為國師。

據學者李文泰鉤沉,八思巴當國師,一因在斗法中戰勝噶瑪拔希,二因跟對了忽必烈。

據《西藏王臣記》,噶瑪拔希表演了水遁(即入水不見)、空中飛翔、足踐堅石留下足印等,忽必烈稱確是占了上風,但八思巴讓取劍來,自剁下胳膊和腿,成五段,加持成五方五佛等,忽必烈及眾臣看到有砍切肢體時流出的鮮血,產生畏懼,大聲祈請上師收法。噶瑪拔希落敗后,投奔蒙哥。

八思巴可能采取魔術技能,忽必烈信認為真,據馬可波羅記:大汗在其都城大宮之內,坐于席前。席高八肘,位于廷中。其飲盞相距至少有十步之遠此輩巫師邪術之精,大汗欲喝酒時,致能作術使飲盞自就汗前,不用人力。此事常見之,見之者不但萬人。

因相信法術,忽必烈幾回主持佛道爭論,竟令張天師祁真人李真人杜真人試之于火,皆求哀請命。自稱偽妄,不敢試驗。遂下令:眾人將孔老與佛稱為三圣,斯言妄矣自今以后,三教圖像不得與佛齊列。

推薦阿尼哥修白塔

八思巴任國師后,功勞甚多。

首要是建藏區統一行政體制,嚴守察必當年約定:吐蕃之事悉聽上師之教,不與上師討論不下詔書,其余大小事項因上師心慈,難卻別人之情,不能鎮國,故巨匠不必過問。

其次是創八思巴字。蒙古早期無文字,《黑韃事略》稱:只用小木,長三四寸,刻之四角其俗淳而心專,故言語不差。其法說謊者死,故莫敢詐偽。雖無字書,自可立國。成吉思汗擒太陽汗塔塔統阿后,讓他指導用古維吾爾字記蒙語的技能,那時蒙古也用漢語與金國往來,八思巴則用藏文字母和梵文字母,創蒙古字,可譯寫一切文字,后因元朝滅亡而漸廢。

其三是推薦阿尼哥修白塔。

阿尼哥是尼泊爾人,《元史》稱他幼敏悟,異凡兒,稍長,誦習佛書,期年能曉其義。同學有為繪畫妝塑業者,讀《尺寸經》,阿尼哥一聞,即能記。阿尼哥到西藏建黃金塔,塔成后,八思巴收他為徒,帶到元大都。忽必烈讓阿尼哥修宋室留下的針灸銅人,竟勝利,皇家工匠們驚嘆:天巧,非人所及也。此后凡兩京(大都、上都)寺觀之像。多出其手。

阿尼哥共建塔三,大寺九,祠祀二,道宮一,萬安寺白塔是典型作,忽必烈下詔讓他還俗,派人到尼泊爾給他找老婆,共10妻,有14子女,逝后按尼泊爾風俗,火葬后葬在那時的宛平縣香山岡子原,追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涼國公、上柱國,謚敏慧。

阿尼哥的門生中,馳名塑手劉元(又稱劉鑾),北京劉蘭塑胡同原大慶觀中神像即劉元所塑。

佛事花銷越來越大

公元1280年,八思巴圓寂,元世祖賜尊號,竟多達38字。

八思巴介入了滅宋戰爭等,既出策畫策、推薦人才,又做過具體工作。《拔思發行狀》稱:時則天兵飛渡長江,竟成一統,雖主圣臣賢所致,亦師陰相之力也。

失望的是,元初尚以儒術飾治,后則名目之多,前所未有,僅《元史》列出名稱的即30多種,皇帝繼位前,要先受佛戒九次。

據學者王啟龍的《藏傳佛教對元代經濟的陰礙》,天歷二年(1329年),佛事歲費,以今較舊增多金千一百五十兩、銀六千二百兩、鈔五萬六千二百錠、幣帛三萬四千余匹,這只是增多部門,加上原數,至少是此數的兩倍。大德二年(1298年)國家不亂時,歲入金一萬九千兩、銀六萬兩、鈔三百六十萬錠。如此算來,每年佛事花銷超歲入十分之一。這還沒算修佛寺、養信徒等費用。

元初,在八思巴協助下,健全驛站制度。可后來僧人往往以赴京為辭,任意來回,甚至長途販運做生意,馳騎累百,傳舍至不能容,則假館民舍,因追逐男子,奸污女婦。

各寺廟還暗中做生意,上都、大都在先欽奉圣旨撥賜與大乾元寺、大興教寺、大護國仁王寺,出辦錢物,本文開篇詩,即楊四知的住店紀實,可見明朝仍如此。正如王啟龍所說:到了順帝期間,經濟衰頹,國本喪基,國之將亡!

巍巍白塔留下的教訓,值得珍視。

梵宇宏開壯帝都,碧天突起玉浮圖。夜深石鼎香菸凈,萬里風清明月孤。

這首贊美白塔(即元代萬安寺白塔,該寺在明代稱妙應寺,俗稱白塔寺,今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171號)的詩,出自明人楊四知。后兩句寫夜宿妙應寺感受,前兩句寫白塔壯觀。

萬安寺白塔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8年后建成,距今近750年,塔高5米,占地810平方米,是北京現存唯一完整的元代文物遺存,也是我國現存年月最早、體量最大的覆缽式塔,與元大都并稱金城玉塔。

元世祖忽必烈獨尊藏傳佛教,他當藩王時,已拜八思巴為師,上位后,封八思巴為國師,統領天下釋教,定以儒治國,以佛治心為國策。

忽必烈親身選定塔址(原址是遼代永安寺遺址,建于壽昌二年,即1006年,后毀于戰火,明代有人誤認為白塔是遼代建筑),以恒慮新都既建,宜卜永年,以福為基,莫如起塔,冀神龍之扶護,資社稷之久長,特別強調非巨麗,無以顯尊嚴;非雄壯,無以威天下。

據《元史》,元世祖時,每年佛事僅百有二,到元英宗大德七年(1303年),達五百余次。據學者王啟龍鉤沉,已是凡大婚、出行,凡百興作,無不受戒,亦無不作好事(即法會)。凡祈雨、祈風、止雨、鎮雷、榮星、修疫、超度等,均須番僧佛事祈禱。凡帝后駕崩,佛事齋僧既竣,乃奉祀御容于喇嘛寺,塑影堂為祀,帶來繁重的經濟肩負。

白塔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一朝興亡、成由節省敗由奢的見證。

忽必烈頗信法術

元朝宗教政策開放,主張兼收并蓄,圣旨稱:和尚根底寺,也立喬(即也里可溫,基督教徒)巨匠根底胡木剌(修道院),先生(道士)根底觀院,達失蠻(伊斯蘭教徒)根底密昔吉(清真寺),那的每引頭兒拜天地人,不得俗人騷擾,不揀甚麼差發(賦稅徭役),休交出者我每(們)名字里,交祝壽誦經者。

天主教方濟各會士若望蒙高維諾于1293年到元大都,忽必烈允其在京建三座教堂,收信徒6000余人,他稱:第一教堂與第二教堂皆在城內,兩處相距有二邁耳半(邁耳或指英里,25邁耳約4公里),蓋汗八里城(即北京,源自突厥語)大,莫與相比也。

忽必烈為何后來獨尊藏傳佛教?

從信仰看,藏傳佛教重法術,與薩滿相通。元人信薩滿,憨厚真淳之氣,粹然古初,學者李文泰在《喇嘛斗法考》中稱:成吉思汗每有征伐大事,會親身登上不兒罕山(今肯特山)向永生天祈禱請求援助,如在出征花剌子模之前,他不吃不喝在山上進行了三天三夜的祈禱。

忽必烈頗信法術,馬可波羅記,元大都的基督徒曾勸忽必烈改信,忽必烈卻說:汝輩欲我為基督教徒,特未解我心。此國之基督教徒蠢無所知,庸碌無用。至若偶像教徒(指藏傳佛教的修煉者)則能為所欲為。我坐于席時,置于中庭之盞滿盛酒漿者,不經人手接觸,可以自來就我飲。天時不正之時,此輩可以使之正,所為靈異甚多,汝輩諒已知之我若鑄此大錯,此輩不難將我處死。

此外,從控制看,多教派并重曾造成慌亂。

八思巴三歲成名

談到曾贏家娛樂城app官方經的慌亂,不能不提八思巴,他是對中國文化做出功勞的杰出人物。

據學者陳慶英的《帝師八思巴傳》,1235年,八思巴生于西藏,本名羅追堅參,屬薩迦款氏家屬,伯父薩迦班智達是知名學者,藏傳佛教薩迦派第四代首級。

據《薩迦世系史》:八思巴三歲時,能記誦蓮花修法等,世人驚異,說:他果真是一位圣者!由此名聲遠揚,故通稱其名為八思巴(藏語意為圣童)。八歲時能記誦佛本生經。九歲時,當薩迦班智達舉行準備法會時,八思巴說《喜金剛續第二品》,因其能在法會上說法,民眾驚異,眾學者也拋棄驕縱之心而聽受。

蒙古滅西夏后,窩闊臺將大部門地域賞給二兒子闊端,闊端手下進軍青藏,醒目教法的薩迦班智達作為典型,到涼州(今屬甘肅武威)與闊端會盟。1244年,發布《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致烏斯藏善知識大德及諸施主的信》,是捍衛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主要文獻。

10歲的八思巴和6歲的弟弟恰那多吉(1239年1267年)陪薩迦班智達北上,恰那多吉后娶闊端之女墨卡頓公主,受封白蘭王。

1251年,蒙哥登基,拖雷系主導政局,窩闊臺系被壓制。因闊端、薩迦班智達先后去世,本由闊端統領、薩迦班智達執行的體系一分為四,由拖雷系的四位王子統領,即學者董莉英在《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產生、發展與衰亡》中所說:由蒙哥汗控制止貢派;忽必烈控制蔡巴噶舉派;王子旭烈兀控制帕木竹巴派;王子阿里不哥控制達垅噶舉派。四位王子差別管轄各個萬戶。紛爭連續不斷。

與忽必烈結盟

17歲時,八思巴學完了法主(指薩迦班智達)所指導的一切教法于是將自己的法螺及化緣缽傳給他。1253年夏,忽必烈率軍至六盤山(今屬寧夏固原),預備轉道藏區攻云南,招八思巴問詢。

據學者魏曙光鉤沉,宋金對峙百年,界線地域已嚴重軍事化,漢人地主招集部曲,據險自守。據拉施特《史集》:忽必烈遂行,命探進兵南家思(即南宋)諸途徑。南家思諸國王知之,乃于諸途徑所經之處,絕除糧食。因蒙哥派牙老瓦赤等人管控財務,忽必烈難施展。

忽必烈想征云南,奪取糧草,讓八思巴沿途征糧,被拒:地狹民貧,請不要攤派兵差。忽必烈不快,八思巴請辭:實無必須來此住坐,請放我們回家吧。忽必烈負氣說:可以歸去。

忽必烈的王妃察必馬上出來說:這樣的僧人實為稀有請不要讓這些僧人回吐蕃。《元史》稱察必性明敏,達于事機,國家初政,左右匡正,那時興有力焉,是忽必烈奪權的主要幫手。據學者劉青松、劉瑾鉤沉,四怯薛官(元朝的禁衛軍)曾奏請忽必烈,毀京城周邊莊稼牧馬,忽必烈批准,察必馬上責問漢人謀士劉秉忠:汝任你博娛樂城優惠查詢漢人智慧者,言則帝聽,汝何為不諫?忽必烈無言,撤銷了決意。

在察必請求下,八思巴批准為二人施密法灌頂儀式,按制定,八思巴須在上座,忽必烈不愿意,又是察必提出折衷意見:聽法及人少時,上師坐上首,皇子、駙馬、官員、黎民集會時。恐不能震攝,由皇帝坐上首。

經察必斡旋,八思巴與忽必烈結盟。

斗法戰勝噶瑪拔希

很可能是在八思巴的指點下,忽必烈大軍順利奪取云南,卻未能得到糧草。據魏曙光鉤沉,此次出征還要靠賽典赤(拖雷家臣,對云南開闢做出巨大功勞)暗中資助,不久,蒙哥借口忽必烈抱病,解除了他的兵權。

忽必烈進軍云南半路,八思巴返回涼州,不久又入漢地,追隨忽必烈,介入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爭。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府(今屬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舉行的忽里勒臺大會(即諸王大會)上被推為大汗,回京后即任命八思巴為國師。

據學者李文泰鉤沉,八思巴當國師,一因在斗法中戰勝噶瑪拔希,二因跟對了忽必烈。

據《西藏王臣記》,噶瑪拔希表演了水遁(即入水不見)、空中飛翔、足踐堅石留下足印等,忽必烈稱確是占了上風,但八思雷神娛樂城 競技遊戲巴讓取劍來,自剁下胳膊和腿,成五段,加持成五方五佛等,忽必烈及眾臣看到有砍切肢體時流出的鮮血,產生畏懼,大聲祈請上師收法。噶瑪拔希落敗后,投奔蒙哥。

八思巴可能采取魔術技能,忽必烈信認為真,據馬可波羅記:大汗在其都城大宮之內,坐于席前。席高八肘,位于廷中。其飲盞相距至少有十步之遠此輩巫師邪術之精,大汗欲喝酒時,致能作術使飲盞自就汗前,不用人力。此事常見之,見之者淘金娛樂城 註冊需求不但萬人。

因相信法術,忽必烈幾回主持佛道爭論,竟令張天師祁真人李真人杜真人試之于火,皆求哀請命。自稱偽妄,不敢試驗。遂下令:眾人將孔老與佛稱為三圣,斯言妄矣自今以后,三教圖像不得與佛齊列。

推薦阿尼哥修白塔

八思巴任國師后,功勞甚多。

首要是建藏區統一行政體制,嚴守察必當年約定:吐蕃之事悉聽上師之教,不與上師討論不下詔書,其余大小事項因上師心慈,難卻別人之情,不能鎮國,故巨匠不必過問。

其次是創八思巴字。蒙古早期無文字,《黑韃事略》稱:只用小木,長三四寸,刻之四角其俗淳而心專,故言語不差。其法說謊者死,故莫敢詐偽。雖無字書,自可立國。成吉思汗擒太陽汗塔塔統阿后,讓他指導用古維吾爾字記蒙語的技能,那時蒙古也用漢語與金國往來,八思巴則用藏文字母和梵文字母,創蒙古字,可譯寫一切文字,后因元朝滅亡而漸廢。

其三是推薦阿尼哥修白塔。

阿尼哥是尼泊爾人,《元史》稱他幼敏悟,異凡兒,稍長,誦習佛書,期年能曉其義。同學有為繪畫妝塑業者,讀《尺寸經》,阿尼哥一聞,即能記。阿尼哥到西藏建黃金塔,塔成后,八思巴收他為徒,帶到元大都。忽必烈讓阿尼哥修宋室留下的針灸銅人,竟勝利,皇家工匠們驚嘆:天巧,非人所及也。此后凡兩京(大都、上都)寺觀之像。多出其手。

阿尼哥共建塔三,大寺九,祠祀二,道宮一,萬安寺白塔是典型作,忽必烈下詔讓他還俗,派人到尼泊爾給他找老婆,共10妻,有14子女,逝后按尼泊爾風俗,火葬后葬在那時的宛平縣香山岡子原,追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涼國公、上柱國,謚敏慧。

阿尼哥的門生中,馳名塑手劉元(又稱劉鑾),北京劉蘭塑胡同原大慶觀中神像即劉元所塑。

佛事花銷越來越大

公元1280年,八思巴圓寂,元世祖賜尊號,竟多達38字。

八思巴介入了滅宋戰爭等,既出策畫策、推薦人才,又做過具體工作。《拔思發行狀》稱:時則天兵飛渡長江,竟成一統,雖主圣臣賢所致,亦師陰相之力也。

失望的是,元初尚以儒術飾治,后則名目之多,前所未有,僅《元史》列出名稱的即30多種,皇帝繼位前,要先受佛戒九次。

據學者王啟龍的《藏傳佛教對元代經濟的陰礙》,天歷二年(1329年),佛事歲費,以今較舊增多金千一百五十兩、銀六千二百兩、鈔五萬六千二百錠、幣帛三萬四千余匹,這只是增多部門,加上原數,至少是此數的兩倍。大德二年(1298年)國家不亂時,歲入金一萬九千兩、銀六萬兩、鈔三百六十萬錠。如此算來,每年佛事花銷超歲入十分之一。這還沒算修佛寺、養信徒等費用。

元初,在八思巴協助下,健全驛站制度。可后來僧人往往以赴京為辭,任意來回,甚至長途販運做生意,馳騎累百,傳舍至不能容,則假館民舍,因追逐男子,奸污女婦。

線上娛樂城交易安全保障

各寺廟還暗中做生意,上都、大都在先欽奉圣旨撥賜與大乾元寺、大興教寺、大護國仁王寺,出辦錢物,本文開篇詩,即楊四知的住店紀實,可見明朝仍如此。正如王啟龍所說:到了順帝期間,經濟衰頹,國本喪基,國之將亡!

巍巍白塔留下的教訓,值得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