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多晶硅市場而言,幸福的工夫老是很短暫。
2024年三季度的最后一個月,曾經有著強烈市場回暖預期和不俗代價漲幅的多晶硅再次陷入市場低迷的怪圈。當月,多晶硅市場現貨報價在年頭突破110美元每公斤的高點后,終極履歷半年的起伏而跌至45美元鄰近,已然相近2024年9月40美元的歷史低點。
噩耗接踵而至的是,僅僅一個國慶大假的短暫空隙,連續低迷的多晶硅市場就再度遇到動靜面的重創。近日,對代價支配一直較為堅挺的泰西多晶硅廠商曝出,其在2024年新推出的長期合約最低報價原則上已到達40美元每公斤,甚至有時機觸及每公斤35美元價位,相較于現在50美元的合約均價,將出現大幅折讓。
這使得成本競爭原先就不占優勢的內地絕大多數多晶硅廠商由此受到兩難。一廂是連續低迷的中下游需求市場的代價倒逼,另一廂則是國際大廠低成本競爭的代價遏制。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8月份我國多晶硅入口6473噸,刷新了自2024年11月以來維持的6153噸最高記載。在大批多晶硅流入中國市場,且代價低于內地的場合下,內地市場代價被再次拉低。
與此同時,采訪了解,現在內地光伏產業仍整體面對較大的庫存消化壓力。此中,受泰西終端光伏市場下滑直接陰礙的中下游硅片及組件企業,三季度已普遍出現賠本,其四季度將很可能減產甚至停產,由此而及,上游多晶硅訂單低價出售以較少損失的概率較大,這使得四季度多晶硅市場代價有可能會捕魚遊戲網頁開放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終端市場需求仍將連續低迷。多位業內市場人士稱,盡管歐洲市場在6月初落定了較為積極的光伏補貼政策,內地市場隨后也曾啟動支援政策,但因泰西債務危機深度陰礙,三季度初的多晶硅市場仍反彈甚微,未來預期或連續看淡,多重因素下,多晶硅代價將降至歷史低點。由此而及,上游多晶硅企業將整體面對利潤理性回歸,而為確保利潤不亂,其惟有通過技改減低成本,提拔市場競爭力。
現貨價或連續走低
從本年多晶硅代價走勢看,多晶硅市場在一季度一度出現強橫回暖。據那時查訪詳見2024年2月26日19版《多晶硅漲潮查訪:短線放陽長線收陰》,其下游市場實際上存在假象,在沒有真實需求的支撐下,半年內代價必定會出現回調。
此預判在二季度趕快成為現實。在下游需求市場不甚明朗的場合,包含有上游多晶硅在內的光伏產業環節都在那時出現差異水平的代價下滑。而至6月底7月初,由于歐洲重要市場德國光伏補貼政策落地,原策劃下砍補貼的政策終極脫期,以及內地光伏發電支援政策的相繼出臺,內地多晶硅市場才再次出現回暖。但由于終端市場的實際需求并沒有多大變化且連續萎縮,更在歐洲債務危機及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利空氛氣下,其市場代價終極在9月再陷低迷。
據中國硅業協會提供的材料顯示,步入9月份后,內地多晶硅代價照舊沒有轉暖端倪。主流代價重要保持在35萬-40萬元噸,較8月份進一步下跌85%左右,代價的連續低迷令廠商倍感難熬,也使年內整個產業的后市充實沮喪氣氛。而當月代價繼續下跌的理由重要有兩個。
一是下游電池片代價連續滑落。據國外權威光伏機構PVNEWS報價顯示,9月份國際硅晶圓及多晶硅電池片跌價幅度差別到達了77%及48%。下游產量的快速增加及歐洲裝機量未到達預期導致下游市場整體乏力,受電池片下跌所帶來的聯動性陰礙,多晶硅不可避免遭受連累。
另一方面則是國外多晶硅現貨的低價沖擊。據稱,由于歐洲不少光伏企業在大環境惡化的場合下相繼減產甚至停產,流入到中國市場的多晶硅數目出現了明顯上升。國外低價多晶硅對本地市場的沖擊力也愈發現顯。有多晶硅廠商反應,盡管多晶硅在代價合乎邏輯的場合下根本都能銷售出去,可是由于當前代價過低,一些成本較高的小廠商不愿繼續廉價銷售,因此選擇停產檢驗等方式,也造成國外低價多晶硅市場比重上升,從而將市場代價被動拉低。
更為主要的是,現在環球光伏市場則仍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況,市場將以消化庫存為主。此前有數據顯示,上半年電池片庫存量已達11GW。這使得電池組件代價在過去爆金捕魚場Online的三個月出現了30%的降幅。據權威機構solarbuzz的最新統計顯示,歐洲市場本年的需求比上年同期減少了20%。假如內地廠商均按年頭指標出貨,則預測將超出終端市場需求44GW。
該機構還稱,2024年將是具有挑戰性的一年,電池總產能將在2024年的根基上增加50%,而終端市場的需求增長就現在來看預測卻小于25%。假如不能有效管理產量,來歲年底組件庫存有可能飆升至22GW。環球的太陽能市場在2024年將繼續承受代價壓力。
由此不難懂得,市場對于現在國際多晶硅大廠給出的2024年40美元的新長期合約仍持觀望立場。在他們看來,未來終端需求難以預估,光伏產業鏈包含有硅晶圓、電池、模塊都面對供過于求疑問而減產,甚至停產,未來多晶硅代價肯定會受到更大挑戰。
不過,也有機構以為,第四季度需求較第三季度要好,重要是2024年又將面對津貼下砍的疑問,需求被迫提前出現,以趕搭2024年相對較佳的津貼。但與此同時,下游終端業內人士也以為,需求會增加,但不會像過往般大幅的激增,所以供過于求的太陽光電產業鏈,預估仍難跳脫現況的逆境,環球庫存壓力疑問同樣存在。而第四季最關鍵的講價仍是多晶硅合約代價走勢,由於其關系硅片及電池廠的制造成本。
成本管理將成關鍵
市場供需短期難以扭轉使得處于光伏產業環節的廠商也面對差異的窘境。處于產業中下游的硅片及組件商成為首當其沖的對象。截至現在,絕大部門企業已在二季度開始面對連續賠本的狀況,部門中小企業已出現減產甚至停產。
據相關券商機構此前的統計,本年上半年,內地光伏全行業平均毛利率均出現下滑。此中,電池片與組件毛利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多晶硅與產業鏈一體化企業毛利下降08個百分點。在美國上市的尚德、晶澳、中電光伏、賽維LDK等光伏企業,二季度業務均出現賠本。
三季度以來,電池組件連續走低,對于絕大部門企業來說,已很難有存活空間,企業賠本日益嚴重,盡管為了保證資金流動,許多光伏廠商寧可虧損也在艱難出貨,可是假如這樣的行情連續下去,近一半企業將面對被迫停產的運氣。當前包含有黃金捕魚場OnlineSolarbuzz在內等多家技術機構都以為年底電池片及組件平均代價還會較9月份下跌15捕魚機遊戲規則%-20%左右,屆時環球光伏產業很有可能將面對一輪新的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同時諸如無錫尚德、常州天合、蘇州阿特斯等光伏巨頭則由於此前與上游廠商簽訂了代價較高長期合約,則面對毀約賠付和連續賠本的選擇。
由于此前多晶硅代價波動較大,下游大廠為規避原材料上漲的風險,一般都采取簽訂長單,鎖定成本的方式進行合同。但條件肯定是要能賺錢。四川某大型多晶硅企業人士稱,現在有部門大廠是2024年簽訂的合同,長的到達10年,短的有5年,約定代價普遍比現在的現貨價高。
7月1日,無錫尚德公佈與MEMC公司終止了10年的合作協議,并支付了212億美元的巨額補償金。據稱,終止合約后,尚德將不再需要按合約在2024~2024年間買入大概46GW的硅片,預測在接下來的5年內能為尚德電力省下大概4億美元成本支出。
對身處產業前端的多晶硅廠商而言,受中下游企業代價和成本倒掛的壓力,其代價也必定面對下滑的局面。而與此同時,2024年內地多晶硅產能的連續開釋以及國外多晶硅的低價競爭,也使其不得不更多傾力于單位成本管理。
9月14日,多晶硅龍頭上市公司樂山電力公告稱,其將與天威保變聯手向從事多晶硅業務的子公司樂電天威增資382億元,以協助該公司實施單條年產能3000噸的多晶硅生產線冷氫化技改。該項目擬定總投資達758億元,而通過技改,將有效減低多晶硅單位成本。
冷氫化技改是當前能顯著減低多晶硅生產成本的有效想法之一。光伏龍頭保利協鑫此向前行技改,已連續使得多晶硅單位生產成本從40美元降至現在的22美元左右,競爭力驟然提拔。而現在內地大多數多晶硅生產商的成本在40-50美元之間,與國外25美元左右代價比擬,基本毫無優勢。
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只有通過技改的多晶硅供給商才能確保原有不亂的利潤,對垂直一體化企業來說,更可以借此光滑其在中下游產品代價大幅下降的利潤分布,提拔競爭力。前述市場人士以為,按照現在多晶硅代價的走勢,內地許多廠商已經處于賠本的邊緣。持久下去,行業必定將出現整合,屆時八成的企業要遭剔除。
市場供需內交際困
不過,對絕大多數多晶硅廠商而言,真正左右其產品代價的仍是下游終端市場的供需狀況。此中尤以歐洲市場為甚。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環球光伏新增裝機158GW,此中歐盟全年新增裝機達123GW。而德國2024年裝機達67GW,在環球市場份額中占到425%,作為環球最大的光伏市場,歐洲也由此占到內地90%的光伏市場份額。
牽一發而動全身。歐洲市場的光伏補貼政策也直接左右著內地光伏市場的供需變化。2024年9月,正是由于歐洲國家對光伏產業的補貼并未出現預期中的大幅縮減,該行業在冰凍兩年之后意外迎來爆發式增長。多晶硅市場代價更由此攀升至2024年頭的110美元。
本年二季度,多晶硅市場代價再次與歐洲國家光伏補貼政策的落地緊密相連。行業機構信息顯示,歐洲重要國家太陽能市場需求在6月曾出現一個久違的小激情。這使得當月內地的電池組件去庫存進度明顯。華寶證券解析師陳亮稱,到6月底組件庫存已從4月末的10GW下降為8GW,間隔4-5CW的行業正常庫存程度已大為相近。
需求的動力重要來自環球最大光伏市場德國。據悉,5月29日深夜,由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德國執政聯合就德國拋卻核電時間表白成妥協。依據策劃,德國將于2024年前徹底拋卻核能發電。太陽能發電、風電等新能源將補救由此帶來的能源真人線上捕魚缺口。6月初,德國聯邦政府商量并批準了可再生能源法案修訂案,原策劃于2024年3月份開始生效的削減光伏上網電價補貼策劃也從可再生能源法案草案中移除。
與此同時,歐洲第二大市場意大利一度截止的補貼政策隨之明朗。此前,為了保證現有的安裝系統能夠在補貼下調之前順利并網,意大利政府已將現有的涉及削減光伏補貼的三號法案脫期執行。
不過,歐洲債務危機的深度也許是市場未曾意料的。隨之的兩個月,歐洲市場需求在短暫的反彈后再次陷入低迷,相關補貼政策的執行也未見消息。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內地中下游硅片及電池組件產能卻連續不斷攀升。這也終極使得下游供需再次失衡,而低價消化庫存遂也成為此輪光伏產業跌入低谷的導火索。
盡管內地也隨即出臺了光伏發電市場規模化啟動的相關刺激政策,但尚不成熟的中國需求市場顯然很難打消歐洲市場需求萎縮的陰礙。依據權威機構EnergyTrend稱,德國市場六月至八月的安裝量到達2GW,九月安裝量預估在1GW,使得德國2024年的津貼改正在年頭下調外,年中意料也將進行另一波下修,EnergyTrend預估下修幅度將會過份10%,因此2024年全年津貼金額下修的幅度將過份20%。假如來歲歐洲市場動能仍僅靠德國和意大利二大市場支撐,上述場合將對于歐洲市場的成長帶來不小的陰礙。
EnergyTrend由此以為,外在環境不利需求回溫,未來跌價在所不免,廠商第四季贏利展望不良。在中間廠商贏利不良的狀況下,上半年贏利表現較佳的廠商將會遭受別的廠商要求同甘共苦的壓力,在代價上有可能被迫做出進一步的調換以知足客戶的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9月30日與10月31日差別是意大利與德國的光伏安裝停止日,市場人士普遍以為,這兩個國家的大部門企業肯定會在這兩個時間點之前抓住申報項目,也許會給下游市場需求帶來一定動力。但可以確認的是,截至現在下游市場需求的連續低迷已使得上游多晶硅廠商的新合約代價跌入低谷。因此,供需堪憂的狀況可否扭轉仍尚需觀測。